马克思主义学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部门新闻

研习南粤 火热青春实践团:以青春脚步丈量南粤文脉传承

来源:  日期:2025-09-08  点击: 10  【字体:


本网讯(记者 王佳欣 翟鑫鑫 张芷妍 刘梅)为积极响应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研习南粤”2025 年大学生暑期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在南粤大地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成就,72-830日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火热青春实践团围绕“南粤文脉线”主题,并结合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足迹,先后赴阳江、潮州、广州三地,深入体察南粤文化,践行青年使命担当,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成为南粤文脉的传承者、创新者与传播者。

走进表竹村,在红色热土中追寻信仰的足迹

72日至74日,团队赴阳江市新洲镇表竹村开展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红色文化调研与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实践团以表竹村恩阳台独立大队活动旧址开启红色探访,感受特殊历史时期革命先辈的坚韧与热血。团队还对表竹村红色文旅项目开展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调研活动,运用专业知识精准挖掘和抓取表竹村红色历史资源与独特地域元素,并紧扣表竹村“红色+生态”双脉,进行了多项创意方案设计。从红色基因“活化传承”到生态资源“创意表达”,团队成员用现代设计理念打破传播边界,设计了多款兼具文化内涵与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为文旅融合注入青春创意。

团队在表竹村的实践剪影(火热青春实践团 供

文创设计火热青春实践团 供

登临广济桥:在寒江之上聆听潮州的千年回响

713日,实践团学子走进潮州古城开启沉浸式研学之旅。本次的重点调研对象正是被誉为“潮州精神象征”与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实践团成员们在解说人员的带领下,进行了深度的参观学习。他们观摩了广济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桥梁结构,领略了其“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的巧夺天工,更通过桥上楼台亭阁中的楹联、匾额及书法作品,深深感受到了潮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站在广济桥上,眺望韩江两岸,一边是古韵悠然的牌坊街,一边是充满现代活力的新城。这古今交融的景象,让青年学子意识到文化传承并非将遗产束之高高阁,而是要让其在当下生活中重新焕发生机,广济桥无疑做了一个完美的示范——它既是博物馆,也是舞台,更是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学生于行走中认真记录,了解古桥建造、修复的历史故事以及其在潮州人民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结合相关途径进行了实时文创设计,让文化在当下生活中烙下深刻印记。

团队在潮州的实践剪影火热青春实践团 供

文创设计火热青春实践团 供

漫步永庆坊:在时光街巷中遇见岭南新生

830日,团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永庆坊路线开展沉浸式实践活动。永庆坊通过“微改造”模式,对老旧建筑进行修复活化,同时引入非遗展示、创意办公、餐饮民俗等新兴业态,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共生。师生一行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参观了粤剧服饰、道具以及介绍粤剧历史和艺术特色的展区,对物馆内的木雕、砖雕和陶塑艺术所展现粤剧武行故事和金漆木雕技艺赞叹不已。他们还在广福戏台观看了粤剧表演,体验了传统戏曲的魅力,对粤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走进李小龙祖居,一张张黑白照片,记录着李小龙从孩童时期在祖居嬉戏玩耍,到青年时代远渡美国追求功夫梦想,再到成为世界文化符号的历程。行至永庆坊街区内,师生一行还参观了多个非遗工作室,在惊叹广绣、牙雕、珐琅等传统技艺的同时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实践团学子永庆坊合影火热青春实践团 供

团队成员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火热青春实践团 供

此外,实践团师生一行还进一步参访了广州艺术博物院,沉浸式感受了岭南书画、金石篆刻等艺术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如何“活起来”。

从表竹村的革命文脉传承,到潮州千年文脉的非遗文化传承,再到永庆坊广府印记的新旧交融,同学们在行走中感受城市发展与变迁中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感受南越文脉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大家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更应从文化中汲取力量,在青春赛道上奋勇向前,让南越文脉与青春朝气同频共振,绽放别样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