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理青年行】马克思主义学院粤力笃行青年团:创新融合云排练 青春赋能瑶乡文化传承
本网讯(记者 吕欣欣 李昱霏)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粤力笃行青年团正紧锣密鼓筹备暑期赴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双向赋能模式,高效推进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实践项目高质量开展。
精心策划 谋定而动
7月16日,团队指导老师蒋一娴、吕欣欣、马忆、江洋、薛林杰在行政楼409会议室召开大麦山镇开唱节专题策划会。会议聚焦活动方案细化与特色节目单打造,围绕如何通过青年视角展现连南瑶族非遗魅力、促进校地联动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续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交流现场(马忆 摄)
云排练破时空 科技赋能文化传承
针对成员分散的实际情况,团队充分发挥线上优势,创新排练模式。本次社会实践的节目单紧扣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主题,如改编版《瑶族舞曲》与《长鼓舞》双舞联动,在保留瑶族传统舞蹈动作精髓的基础上,巧妙融入现代编舞技法;《农具走秀》节目,成员将以时尚走秀形式,展示连南特色农耕器具,配以瑶族特色歌曲的激昂旋律,生动演绎乡村振兴的蓬勃气象。
团队成员虽身处各地,但通过线上平台实现云端集结。队长李昱霏提前完成了《瑶族舞曲》、《长鼓舞》等民族舞蹈的示范教学视频拍摄及音乐剪辑工作。队员们居家跟随李昱霏的示范视频,同步练习精心编排的民族舞蹈。针对团队共创的现代曲目《稻香》,成员们利用腾讯会议进行合唱曲目云排练,有效克服地域限制。
面对网络延迟、动作细节把控等初期挑战,成员们集思广益,摸索出分段录制、分屏动作对照、实时线上讨论纠错等实用方法。成员李怡莹分享道:“云排练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科技对传统排练方式的革新,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高效协作,确保动作规范和表现力。”
校地携手 共绘振兴画卷
粤力笃行青年团此行致力于构建“高校-村委-镇企”三维联动实践模式。师生将与当地村委、镇企代表深度互动,搭建多层次的文化对话桥梁。
指导老师蒋一娴表示:“我们期待通过艺术展演、文化调研等丰富形式,为连南地区带来既有思想深度又充满青春活力的社会实践成果。”目前,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有力保障下,节目排练、物资筹备等工作正有序推进。团队预计将于8月中旬赴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将精心准备的“文化盛宴”带到瑶乡,在实践中为乡村振兴与民族文化传承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