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部门新闻

【城理青年行】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探粤者”:访瑶寨探非遗薪火相传 聚青春助振兴使命在肩

来源:  日期:2025-07-22  点击: 10  【字体:


本网讯(记者 杜帆 齐靖怡 孙晓彬)714,薪火探粤者实践团深入清远市大麦山镇,先后走访新寨村与塘凼村,对当地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地探访与拍摄,近距离记录瑶绣、瑶歌等非遗技艺的传承现状,感受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新寨村,团队首先拜访了瑶绣传承人。传承人向团队展示了多件亲手绣制的瑶族服饰,服饰上的花纹以山川、草木、鸟兽为原型,采用挑花、刺绣等技法精心编织,色彩浓郁鲜明,针脚细密工整,将瑶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与生活的热爱融入丝线之间。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瑶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密码,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瑶绣技艺的精湛与厚重。

近距离感受瑶族刺绣(杜帆 齐靖怡 孙晓彬 摄

随后,瑶歌传承人现场一展歌喉。悠扬婉转的歌声回荡在村寨中,歌词虽为瑶语,却通过高低起伏的旋律传递出真挚情感,既有对丰收的喜悦,也有对家乡的眷恋。原生态的唱腔与质朴的表达,展现了瑶歌“以歌传情、以歌记事”的文化内涵。

中午时分,团队邀请村里的瑶族阿婆前往住处交流。阿婆不仅展示了自己多年来在瑶歌传承领域获得的荣誉奖项,更耐心地教团队成员学唱基础瑶歌旋律。交流中,阿婆兴致颇高,当场即兴编唱了一首八句瑶歌,歌词讲述了欢迎远方客人、赞美家乡生活的内容。在阿婆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与她共同合唱,歌声中充满了文化交融的温暖与喜悦。

非遗传承人学习瑶族歌曲杜帆 齐靖怡 孙晓彬 摄

大麦山镇瑶族主要分为排瑶与过山瑶两大支系,文化习俗各具特色。下午,团队前往塘凼村探访过山瑶文化。与排瑶相比,过山瑶的服饰风格更为灵动精巧,村民们身着传统服饰配合宣传片录制,其标志性的尖尖帽子上绣满精致图案,银饰点缀其间,行走时发出清脆声响,展现出过山瑶独特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智慧。村民们热情配合拍摄,用实际行动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播。

欣赏过山瑶服饰杜帆 齐靖怡 孙晓彬 摄

欣赏过山瑶阿婆刺绣工艺杜帆 齐靖怡 孙晓彬 摄

此次走访让薪火探粤者实践团直观感受到瑶族非遗文化的生命力团队成员表示,将通过镜头与文字记录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瑶族非遗的魅力,为非遗传承与保护贡献力量。作为大学生“三下乡”实践的生动注脚,薪火探粤者实践团的走访亦是响应“百千万工程”的青春行动。他们触摸到瑶族非遗的蓬勃生命力,将以镜头文字为媒,让文化魅力赋能乡村振兴,在传承保护中书写青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