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部门新闻

【城理青年行】探秘上洞古韵,了解村史民情——“薪火探粤者”实践团深入上洞村,实地进行拍摄工作

来源:  日期:2025-07-12  点击: 10  【字体:


本网讯(记者 黎紫怡 罗文嘉) 71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探粤者”实践团赴大麦山镇上洞村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体察当地发展实情,考察特色西洋菜产业发展态势,并通过镜头系统拍摄产业发展图景,为乡村振兴主题宣传积累了丰富素材。

调研伊始,团队抵达上洞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村党支部书记房四贵展开深度访谈。通过针对性的提问与细致交流,团队了解到该村的基本概况,上洞村为瑶族(排瑶)聚居地,人口规模位居连南瑶族自治县第二。房书记在访谈中介绍,自上洞村祖先迁移此地至今有300多年,有敲铜锣打牛皮鼓的民间大型娱乐活动,该项活动也是连南瑶自治县大麦山镇瑶族至今保留较为完整的民间民俗活动。该活动时间从每年腊月十五至次年正月初一,而正月初一是集中活动的一天,也是整个民间民俗活动的重要关键环节活动。正月初一当天活动主要有“唆样”环节:一是全村老少村民按先生公选定的地址前往集中,祈福来年平安,求财大进,人丁兴旺;二是由瑶老管理者总结上年的本村工作及突出优秀事件与人,引以大家学习的榜样,来年的本村主要工作布置和提醒村民需遵守的村规民约;三是由各自然村组队按一定的节奏和动作敲锣打鼓,开展相互之间的交流,展示双方的敲锣打鼓艺术,双方在广阔的田野上奉上精彩的锣鼓表演,在期间未婚男女青年可以互相沟通,作为谈恋爱的一种交流方式,唱山歌对唱,随着锣鼓声声响,四面山的鸟兽也纷纷来凑热闹,庆丰收,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人财兴旺,民间俗称“唆样”。该村的“唆样”民俗于2023年被列入连南瑶族自治县第九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内传承已久的锣鼓表演亦属县级非遗项目。这样的节庆礼仪不仅丰富了该村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吸引外界了解瑶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与上洞村村委房书记展开交流(傅安琪 摄)

上洞村“唆样”剪影(傅安琪 摄)

通过实地走访,团队发现上洞村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农耕资源。村内泉水常年保持冬暖夏凉的特质,水质清冽甘醇,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天然生活水源,更造就了西洋菜种植的理想生态环境。作为村级支柱产业,西洋菜种植基地为村民创造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尤其为留守妇女群体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使其能够兼顾农业生产与家庭照料,在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团队调研得知,除主导产业外,村民还种植玉米、花生等作物,多元农业结构为村级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村干部房志伟的引导下,团队深入西洋菜种植区进行考察,以镜头为笔,生动记录下菜田翠绿欲滴的长势与泉水灌溉的生态场景。调研中团队还发现,上洞村周边山水风光旖旎,玉米种植区与特色蔬菜田相映成趣,为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据团队了解,该村正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升级工程,省道“断头路”征地拆迁工作有序开展,未来交通网络的完善将有效打通农产品外销与游客往来的双向通道,为乡村发展拓宽空间。

此次调研中,团队还注意到上洞村近年来在人才引育与乡村治理方面的积极探索,既吸引外出务工人才回流参与家乡建设,又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路径。团队通过实地拍摄积累的图片与素材,将成为诠释上洞村振兴实践的重要载体,助力这座掩映在绿水青山间的瑶乡明珠被更多人知晓。所以,此次调研不仅深化了团队对乡村振兴基层实践的认知,更为讲好新时代乡村发展故事提供了鲜活样本。

 “薪火探粤者”实践团部分成员与房四贵书记的合影(房欣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