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理青年行】盆景“云端绽放”,绿植“融入生活”——马克思主义学院壮志不减实践团青春出征瑞岭村
本网讯(记者 徐博琳)7月9日,骄阳似火,蝉鸣悠长。在这片浸润着自然灵气与乡土温情的土地上,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壮志不减实践团的身影再次活跃,用青春的热忱为“百千万工程”的实践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午,实践团直播组的韦佳雪与徐博琳早早架起设备,开启了本次“百千万工程”系列直播的收官之战。镜头前,她们围绕瑞岭村的红如意、琴叶榕、栀子花这三个植物展开详细讲解,从生长特性、养护指南到观赏价值,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将植物的独特魅力呈现给屏幕前的观众。视频组的郑乐涛同学则作为小助理全程协助,娴熟地负责刷新商品链接、调控直播设备,确保直播流程顺畅高效,三人配合默契,让这场收官直播既专业又富有趣味,成功将乡村的自然之美与特色资源传递给更多人。
直播组正在进行直播(直播回放中截取)
在瑞岭村村史馆,文案组的蒋欣晔同学与瑞岭村党委副书记刘桂秋重点围绕盆景产业的未来发展规划展开了深入访谈。刘书记谈及盆景非遗文化时眼中泛起光芒,她认为这不仅是对技艺价值的认可,更是对传承心血的珍视,能让盆景文化从乡土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本次实践团的队长梁炜诗和视频组的崔家瑞同学在现场同步进行照片拍摄与视频录制,用镜头记录下这场富有价值的对话,为后续宣传与研究留存了珍贵素材。
实践团成员访谈刘桂秋副书记 (梁炜诗 摄)
与此同时,瑞岭村村委大会议室内暖意融融。实践团携手广东培正学院人文学院“善悦”社会实践服务队共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活动。活动以植物科普为主题,实践团的成员们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九里香、罗汉松、松树三种植物的生长习性与特点,带领孩子们在观察中感受自然的奇妙。随后的“植物日历”制作环节更是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用一根根画笔勾勒植物形态,将自然之美定格在日历之上,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植物世界的认知。
广州城市理工壮志不减实践团和广东培正学院服务队指导小学生制作植物日历 (潘硕 摄)
今日的瑞岭村,因这群年轻身影的奔忙而更显活力。直播镜头里流露的草木芬芳、访谈中蕴含的乡土智慧、亲子活动中绽放的自然之趣,共同编织成实践团扎根乡村的鲜活注脚。行程尚未抵达终点,这份与土地相连的热忱仍在延续——无论是助力产业发展的探索,还是守护文化根脉的行动,都在以青春之力为乡村振兴的蓝图描摹新的光亮。未来的故事,正待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