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理青年行】马克思主义学院Young实践团深入三华村考察文旅路线
本网讯(记者 苏靖炫 邹春梅)根据实践地打造文旅新地标的需求,7月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Young实践团深入广州市花都区三华村开展精品旅游路线考察调研活动,助力千年古村做好旅游客源市场的培育和开发工作。
经过前期多次的实地走访,Young实践团把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确定为游览三华村的第一站。在现场,Young实践团再次从游客的角度去体验,大家一致认为,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由资政大夫祠、南山书院、亨之徐公祠和国碧公祠连建在一起,建筑布局、风格、形制保存完整,气势恢宏,是广州市花都区新八景之一,而今又兴建了广州民俗博物馆,馆内资源丰富、环境清幽,而且紧靠广清高速公路,对面还修建了水仙亭、水仙桥、水仙公园等配套建筑,停车、等候等都比较便捷,是来三华村旅游的首选之地。
Young实践团成员成员在水仙古庙前作记录(陈志伟 摄)
毗邻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的水仙古庙,祭祀着晋朝武官金吾上将军何侍御史,庙内有真金镶身的木雕御史大王神像,香火旺盛,庙内外木刻、砖雕、灰塑、壁画等工艺精湛,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特色,可作为游客打卡的第二站。
Young实践团成员在福元徐公祠旁探讨交流(杜健伊 摄)
沿着村中主干道,Young实践团成员来到了福元徐公祠。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这座百年祠堂于2008 年 5月被公布为广州市花都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如今又被活化利用为广州市首批农家书屋示范点之一,集教学、展示、研讨、阅读等功能于一体。游客若是走乏了,可在祠堂外的美食街区购买食物补充体力,亦可小憩在祠堂内的书斋之中,物质和精神食粮均可得到满足,作为旅游的中间站再合适不过。
而位于三华小学旁的仲和徐公祠和徐大夫祠,是砖木结构,陶塑瓦脊,祠堂上下木雕、石雕、砖雕造工精致、五彩斑斓,是集章打卡的好去处。供奉着三华村九世开村祖先的徐氏大宗祠和为纪念三华徐氏二房十二世祖徐默菴而建造的默菴徐公祠,其庄严古朴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深深吸引了Young实践团成员的目光。大家纷纷表示,不论是开发历史文化感知线还是民俗研学体验线,这几个地方都值得推荐。
Young实践团成员最后一站来到了村中颇有名气的同盟会番花分会旧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见证了“在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16位为三华村人”的光荣历史,书写了三华村族人的家国情怀,也形成了三华村人奋勇前行的精神密码。实践团成员在走访中也遇到不少慕名前来打卡的游客,他们表示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对游客也是一种激励和熏陶,若能依托沿线景点,实现红色研学+文化体验+商业消费的无缝衔接,不仅能够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还有利于保护当地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
经过一天行程满满的实地考察,Young实践团成员对动态旅游路线的规划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手绘地图的设计线路。张颖同学表示,“我在现场标记了方位和各个景点的具体点位,准备设计一个年轻人比较喜欢的Q版萌趣的旅游路线,为三华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吸引流量,赋能古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