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理青年行】青春力量赋能盆景之乡:马克思主义学院壮志不减实践团深耕瑞岭促振兴
本网讯(记者 潘硕)盛夏七月,暑气未减。马克思主义学院壮志不减实践团的师生踏着晨光继续走进“岭南盆景之乡”瑞岭村,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乡村的生动实践,为盆景发展注入新动能。
7月7日上午,国际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梁伟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王文彦专程赴瑞岭村亲切慰问壮志不减实践团师生,送去学院关怀与慰问物资。期间,学院领导与当地村委负责人、壮志不减实践团代表围绕实践进展、乡村需求及未来合作方向深入交流举行了座谈会,学院领导肯定了壮志不减实践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勉励学子深耕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表示:未来需要不断提升创新力,跟上时代发展,善于借助AI等工具去解决问题。此次慰问与座谈,既彰显了学院对实践育人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进一步加强了校地联系。
座谈会现场照片(韦佳雪 摄)
学院领导慰问壮志不减实践团(徐博琳 摄)
壮志不减实践团聚焦文化传承与创新传播,取得了扎实进展。视频组耗时两日探访非遗传承人及资深花农,系统拍摄并精心剪辑岭南盆景技艺与特色景观。经多方协作,顺利完成首批100株代表性盆景的照片和视频拍摄及树高、粗细数据测量,为搭建线上盆景展示平台筑牢根基。
学院领导实地了解实践团工作(韦佳雪 摄)
壮志不减实践团直播组成员们精心撰写直播脚本,并与当地直播团队密切合作,在7月7日完成试播,为后续正式直播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他们提前为计划中的亲子活动撰写主持稿,展现出团队的策划和执行能力。绘画组同学发挥设计专长,融合瑞岭盆景艺术与岭南文化特色,创作出盆景系列书签、明信片、徽章等文创样稿,同步完成亲子文创体验活动宣传海报设计,为文化传承探索新载体。
直播组组长韦佳雪表示:“期待通过这次直播,把瑞岭村‘岭南盆景之乡’的美名传递出去,能够让更多人通过直播真正了解瑞岭、关注瑞岭,以期来到瑞岭,希望能实实在在的为村民们带来帮助。作为一名大学生,也很期待在这次直播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边学边做,通过努力把这次活动做的更专业更有感染力。希望我们的直播不仅是一场带货活动,更是一扇打开非遗文化的窗口,让大家看见乡村的美,看见绿色产业的发展潜力,看见青年与乡村之间可以产生的奇妙连接。”
壮志不减实践团直播现场(徐博琳 摄)
此次活动,沟通协调顺畅,团队合力攻坚。实践过程中,壮志不减实践团成员们积极承担沟通桥梁作用,与村委、直播团队及农户保持良好对接,确保各项活动顺利推进。无论是活动筹备、素材拍摄,还是数据整理、文案撰写等,成员们都展现出高效的协作精神,在相互支持中高效完成各项任务。
目前,壮志不减实践团队的各项任务正有序推进,并将持续扎根瑞岭,用专业技能服务乡村,助力非遗传承与文旅品牌建设,让青春的汗水浇灌出乡村振兴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