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理青年行】受助学子上讲台 五环宣讲传希望——城理助·梦队连开2场资助政策宣讲会
本网讯(记者 战勃龙)7月8日,城理助梦·队奔走于乡村与校园之间,上午走进清远市周田村,下午奔赴清远市清新区第三中学,连开2场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集中宣讲会。活动采用"政策宣讲、榜样示范、防诈警示、问卷调研、现场答疑"五环联动模式,特别邀请受助学子登台现身说法,为家庭与学生架起政策沟通的桥梁,让资助政策的温暖直抵人心。
乡村讲堂:把政策“唠”进百姓心里
在周田村村委会议室里,电子屏滚动着 “筑梦未来 资助同行” 的醒目标语,墙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标语与现场情形紧密呼应。城理助·梦队员身着印有“国家资助 伴你成长”的红色文化衫,坐于村民中间。来听宣讲的群众既有年轻家长,也有鬓角斑白的老人,眼神里满是对子女教育的关切。
助理助·梦队在周田村村委会议室进行资助政策宣讲(罗婧妍 摄)
队员用亲切的话语开场,把晦涩的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助学金政策,拆解成“过日子般”的唠嗑。讲到申请流程时,队员指着投影上的流程图,手把手教村民“在哪填表、找谁盖章”。说起资助案例,队员把自己亲身受到资助的经历讲给大家听,让大家直观感受申请的便利性以及国家资助带给她的强大力量。互动答疑环节,从政策条款到如何才能获得奖学金,团队一一用心解释。徐玉玉案的视频,提醒大家警惕以“资助”为名的诈骗。现场问卷调查,掌握群众对国家助学贷款的了解和看法。五个部分环环相扣的宣讲,让国家资助不再是“纸上条文”,而是触手可及的希望。
校园宣讲:为青春逐梦卸下“包袱”
午后的清远市清新区第三中学报告厅里,学生们身着统一校服,腰背挺直、目光专注,静静等候政策“解码”。城理助·梦队队员围绕全学段资助体系展开讲解:从义务教育阶段的生活费补助,到大学的奖学金、助学贷款,逐个梳理申请条件、资金用途、申请流程等。
清远市清新区第三中学宣讲会现场(罗婧妍 摄)
当屏幕切换到 “互动答疑”环节,同学们纷纷接连举手。“大学资助能覆盖多少费用?”“我家是外省的,申请助学贷款去哪里申请?” “国家助学贷款的利息是多少?” “勤工助学最多能做多长时间?” “啥是综合测评?” 老师用着亲切的语气打消她的顾虑,学生们的眼神从“疑惑”转为“明亮”,原本压在心底的“经济负担”,化作逐梦路上的底气——原来,读书的梦想,国家一直守护着。
团队指导老师纪书燕为同学解答疑问(罗婧妍 摄)
政策传递:让助学温暖持续蔓延
从村委里家长们的“笔记本”,到校园中孩子们的“笑脸”,城理助·梦队的两场宣讲,让国家资助政策在他们心里“落地生根”。队员陈荟如感叹:“我们要做政策的‘传声筒’,也要努力当学子的‘撑伞人’——让每个有梦的人,都敢大胆向前跑!
未来,城理助•梦队将带着宣讲中收获的信任与期待,继续奔走在太和镇的村村落落,把国家资助政策的融融暖意送达更多需要的家庭,让政策的阳光驱散学子心头的阴霾,为乡村振兴注入教育保障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