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部门新闻

【城理青年行】青春体会瑶乡情 非遗传承绘新篇——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探粤者团队深入大麦山镇深化“三下乡”调研实践

来源:  日期:2025-07-09  点击: 10  【字体:


本网讯(记者 傅安琪)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探粤者实践团队于78日赴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正式启动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深度调研工作。此次行动聚焦非遗文化活化,团队深入当地核心文化地标,为后续精准赋能奠定坚实基础。

团队首站抵达清远市首个综合性少数民族非遗文创园——拾月拾陆(瑶族)非遗文创园。这座由70年代供销社炼油厂改造的园区(占地20亩),集“衣、食、住、行、游、购、育”于一体,成为瑶族文化活态传承的典范。师生们沉浸式观赏了瑶绣技艺、瑶族扎染、瑶族银饰等非遗项目,并详细记录文创产品开发模式。园区相关简介特别强调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团队据此调整调研方案,确保学术成果合法合规。

 实地考察(傅安琪 摄)

深化政校协同,从规划到落地的精准实践。此次调研进一步细化了73日座谈会的合作框架: 一是非遗传承赋能为瑶族文化、非遗技艺及特色产业和省级非遗“尝新·开唱节”定制融媒体宣传方案,扩大活动影响力;二是乡村形象升级系统梳理九寨梯田、瑶寨风光等生态资源,拍摄大麦山镇全域旅游形象片;三是青年创新扶持通过小红书,抖音,微信公众平台搭建大学生非遗IP宣传实践平台。

非遗技艺(傅安琪 摄)

本次调研亮点聚焦于两方面,首先是非遗文化传承调研板块,核心内容有活态传承机制、文旅融合模式,团队对其实践产出规划是策划非遗节庆宣传方案;其次是全域资源整合调研板块,核心内容有生态景观、瑶寨聚落、梯田农业,团队实践产出规划有乡村形象宣传片制作。

此次调研标志着“三下乡”实践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高校智力资源精准对接瑶乡发展需求,这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正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青春力量。团队将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优势,把瑶族文化传承、生态价值转化、青年大学生宣传三大主题融入社会实践全过程,探索高校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大麦山路径”。当长鼓声遇上新媒体非遗宣传,传统与现代的共鸣,正奏响瑶山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