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三下乡”,实践启航瑞岭村
本网讯(记者 余欣潼)青春赋能乡村振兴,实践点亮盛夏征程。7月3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壮志不减实践团”奔赴花都区瑞岭村,开启暑期“三下乡”实践之旅。首站以开团仪式为序章,拉开助力岭南非遗盆景发展的实践帷幕,随后深入农户对接、熟悉场地,为后续行动筑牢根基。 当日上午,实践团举行开团仪式,为助力岭南非遗盆景发展的实践工作拉开序幕。团队指导老师王文彦副院长、李玲老师、袁惠琪老师、刘兰静老师现场动员,他们围绕“三下乡”对青年成长的意义展开,强调“三下乡”是青年学子扎根基层、践行使命的重要契机。
实践团开团仪式(崔家瑞 提供)
随后,实践团马不停蹄来到瑞岭村村委进行实地工作交接。瑞岭村党委书记姚标民热情接待了实践团,他结合瑞岭村发展现状,鼓励大家发挥专业优势,从非遗传承、乡村治理等角度,以专业视角赋能乡村,并在实践中经风雨、长才干,用青春力量为瑞岭村发展添砖加瓦 。
姚书记在会议中讲话(梁炜诗 摄)
为更深入了解瑞岭村盆景产业,在瑞岭村党委副书记刘桂秋带领下,实践团走进村内种植基地。踏入基地,形态各异的盆景错落有致,姚书记边走边向成员们介绍瑞岭村各异盆景品种的养护要点,以及村民们在多年种植中摸索的心血和经验。实践团仔细观察盆景种植品种,通过与刘书记围绕种植技巧、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问答,对盆景产业有了更为具象的认知 。
刘书记介绍盆景品种(崔家瑞 提供)
紧接着,姚书记带领实践团成员上山寻找老树桩。山间小径蜿蜒,姚书记脚步沉稳,沿途讲述瑞岭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盆景的故事,回顾了那时摸着石头过河,靠合作抱团,把盆景生意做起来,一步步助力绿美广东建设,也让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好的振奋精神。老树桩扎根深山,纹理里藏着岁月,姚书记的讲述,也让实践团成员真正触摸到瑞岭村奋进的脉络,体会到合作致富的力量 。
实践团成员沿途记录 (梁炜诗 摄)
此次瑞岭村实践行,是壮志不减实践团响应乡村振兴号召的生动实践。从开团仪式凝聚共识,到实地对接扎根乡土,实践团将以青春之笔,书写助力瑞岭村发展的实践答卷,用脚步丈量乡村需求,以实干诠释青年担当,让“三下乡”的青春动能,在基层沃土持续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