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组召开专题备课会 专家把脉问诊助力教学改革与创新
本网讯(记者 付臣毅)5月14日,为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推动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组全体教师于A12-803召开本学期第四次集体备课会,特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立彬教授围绕课程优化与科研创新开展指导。会议由课程组负责人宋娜主持,通过说课展示、专家点评与科研经验分享,为课程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备课会现场(付臣毅 摄)
深耕教学内容,锚定核心章节
备课会上,付臣毅老师以“国家安全体系的多元保障路径”为主题,针对课程第七章《坚持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与第八章《坚持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展开说课。她通过“理论框架+现实案例”双线并行的设计,剖析军事、科技安全的前沿动态与文化安全的本土化实践,并借助国际热点事件研讨,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的联动性。课程组教师就课程内容衔接逻辑、案例适用性等展开讨论,现场教研氛围热烈。
专家靶向指导,破解教学难题
蔡立彬教授在点评环节中,充分肯定《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强调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并针对性提出三大建议:
其一,聚焦内容优化——针对当前课程内容重复问题,建议以“抓主线、突重点”为原则,对思政课程的一些交叉领域进行整合,通过提炼核心问题链,如:科技安全如何赋能军事实力的提升等,力求在有限课时内打造教学亮点;
其二,创新教学形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课堂,在理论讲授中嵌入自学任务、分组调研等环节,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其三,强化科研反哺——鼓励教师将教学实践转化为科研素材,结合国家安全教育领域申报课题,形成“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
另外,蔡教授还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的策略与技巧,从选题聚焦、团队搭建到成果凝练逐一解析,为课程组教师拓宽科研视野提供新思路。
蔡立彬教授点评(付臣毅 摄)
凝聚教师共识,共绘课程蓝图
在总结讨论中,课程组教师围绕蔡教授建议展开研讨,明确下一步将积极听取专家建议,对课程重复内容进行系统性梳理,同时认真践行和完善“学生主讲+教师点评”的教学模块。负责人宋娜表示,本次备课会不仅破解了教学痛点,为课程组教师打开了新的“思维之窗”,更打通了教学与科研的协同路径,推动课程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此次备课会是《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组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生动实践。课程组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立足国家安全战略需求,打造兼具思想性、实践性与学术性的精品课程,为筑牢学生国家安全观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