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共筑金课 深化内涵创新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召开第四次集体备课会
本网讯(记者 唐亚玲)5月8日,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深化理论内涵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在A12-107教室召开本学期第四次集体备课会。本次备课会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副主任阎建锋主持,全体任课教师围绕课程第八、九、十章的教学设计展开深度研讨,并就期末考试安排等事项进行部署。
本次备课会以“分层负责、集体研讨”形式展开。沈珂老师率先介绍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唐亚玲老师针对第九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张自源老师则聚焦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位老师分别介绍了各章节的主要内容,认真听取了各位教师的发言,对教师讨论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综合,会后将其融入各章的教学设计中。
备课会现场(唐亚玲 摄)
与会教师重点探讨如何凸显本课程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两门课程的差异与侧重点。重点讲述了这三章教学活动中的课堂导入、师生互动主题、课件修改、课堂板书等内容;深入讨论了教材中这三章的重点、难点、主线等。就这些问题,赵军祥教授、李益杰教授、刘海欧教授和张忠民博士分别提出教学建议,教师间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集思广益,提高了这三章的教学设计水平。
赵军祥、李益杰、刘海欧和张忠民提出教学建议(唐亚玲 摄)
备课会还对期末考试方案进行审议,要始终把握“纲要”课程以史育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教学创新让学生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此次集体备课会生动展现了教研室“集体攻关破难题、资源共享促提升”的协同创新机制,教师们通过深度研讨教学难点、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系统构建起融思想引领于历史叙事、以情感共鸣深化价值认同的教学体系,为培育兼具理论穿透力、历史纵深感与人文关怀度的思政课标杆课程注入强劲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