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携手聚合力,共谱乡村振兴新乐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壮志不减实践团前往花都区瑞岭村开展调研
本网讯(记者 梁炜诗)为聚焦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深度探究 “非遗 + 互联网营销”模式为“百千万工程”蓄势赋能路径,精准剖析广东省特色农产品在互联网浪潮下的营销创新方式,4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壮志不减实践团,前往花都区赤坭镇瑞岭村开展专项调研,力求探索出一套贴合瑞岭村实际、凸显非遗盆景特色的互联网营销发展新模式。
座谈会现场(实践团 提供)
座谈会上,瑞岭村党委书记姚标民、党委副书记刘桂秋、驻村第一书记王伟伟作为“乡村代言人”,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非遗盆景的特色及其发展情况。姚标民书记提到:瑞岭村以盆景园艺文化创新发展为核心,深入实施“盆景花木+旅游+文创”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岭南盆景园艺文化艺术名村。2020年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21年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他期待能够借助实践团成员专业的力量,从产品展示技巧、直播策划、平台粉丝运营到流量转化等多个环节中获得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携手推广瑞玲村的非遗盆景。
基于瑞玲村的需求,实践团指导老师李玲、袁惠琪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活动,为校地合作搭建起紧密的合作桥梁,今后将以此为契机,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携手前行,不仅要让瑞岭村的盆景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借助互联网使其“破圈”,更要让非遗盆景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绽放新光彩,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姚标民书记带领实践团参观村史馆(实践团 提供)
最后,实践团在姚标民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当地的村史馆和十里百园松林园艺。通过实地考察,团队成员对瑞岭村的盆景产业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实践团参观十里百园松林园艺(实践团 提供)
瑞玲村领导与壮志不减实践团合影(实践团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