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促教,教学相长——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开展公开课
本网讯(记者 罗文嘉)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于3月21日——4月18日开展了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公开课。公开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邹春梅、马忆、张小容、吕欣欣、罗文嘉5位老师分别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思政课教师观摩了公开课。
“同学们,2025年以来我国文化领域的哪些事件令你印象深刻?”3月21日上午,邹春梅在A12-510课室面向2023英语1班2班3班开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她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的成就及如何加快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三个部分进行授课,课前,邹春梅老师做了充分的学情分析调研,了解到学生已经学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两门课程,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相关知识点掌握较好,且通过互联网、实践活动等渠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她以更深入的学理分析、更前沿的知识传授、更直观的往昔对比进行内容讲授,通过互动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理论讲授法引导广大青年厚植文化情怀、强化文化担当、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呈现了一堂思维碰撞与情感共鸣的精彩教学。
邹春梅老师公开课现场(罗文嘉 供)
3月21日下午,马忆在A2-304课室面向2023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3班4班讲授《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堂上,马忆以“强塑国魂担当历史使命”为引,阐述文化在民族复兴中的核心地位,强调青年学子应勇担文化传承创新使命。通过丰富案例展现我国在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等,彰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伟力。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新颖的教学方式、深刻的理论讲解,让学生们对文化强国建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当前我国文化方面的发展形势,也激发了他们投身文化强国建设的热情,为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有益探索。
马忆老师公开课现场(罗文嘉 供)
3月24日下午,张小容在A5-203课室为2024财务管理1班2班讲授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公开课。张老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围绕中国经济发展信心的来源、迎难而上的关键因素以及奋发有为的行动路径三个核心内容展开教学。她通过福建晋江的产业转型与创新、河南鹿邑化妆刷产业的集群发展等丰富案例,将抽象的经济理论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张老师不仅传授了专业知识,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经济形势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们对本次公开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氛围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张小容老师公开课现场(罗文嘉 供)
4月11日下午,吕欣欣在A5-405课室为2024智能制造工程1班2班讲授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公开课。吕老师聚焦新时代人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全面辩证看待人口问题以及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创新举措三个方面展开授课。她采用问题链教学法,围绕“为什么学校在消失?”“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计划生育政策错了吗?”“中国人口红利还会持续多久?”等前沿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系统讲述了人口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氛围活跃。值得关注的是,在授课过程中,吕老师通过讲授“人口红利”与“人才红利”的辩证关系,启发学生构建个人发展规划与国家人才战略的协同认知,深化了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学生们对课程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教学成效显著。
吕欣欣老师公开课现场(罗文嘉 供)
4月18日上午,罗文嘉在A5-206课室为202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班2班讲授了《厚植绿色底色 建设美丽中国》公开课。课上,罗老师以新能源汽车发展为例,展现我国绿色产业的飞速进步,见证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加速度。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理解生态重要性,罗老师展示了学校图书馆举办的“地球一小时”倡议活动,呼吁大家节约能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学生明白环保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提及广东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展现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成果,激发学生关注身边一草一木的兴趣,在生活中发现生态之美。此次公开课,通过丰富案例和数据,让学生认识到绿色转型的重大意义、我国取得的亮眼成绩及面临的挑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大家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罗文嘉老师公开课现场(罗文嘉 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