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社会主义发展史》公开课
本网讯(记者 宋璐瑜)4月17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蒋一娴老师在A12-205教室主讲了《社会主义发展史》公开课,聚焦专题五《社会主义的曲折与奋起》,系统讲授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探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影响,以及社会主义在困境中的重新奋起等内容。本次公开课吸引了众多学生和教师旁听,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互动积极。
课程伊始,蒋一娴老师以两个关键问题——“苏联模式的特征”以及“苏联模式的不足与弊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同学们的思考,为后续讲解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挫折与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生上台回答问题(宋璐瑜 摄)
在讲授“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探索”时,蒋一娴老师结合丰富的史料,分析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时期的改革尝试及其成效,并探讨了东欧国家如匈牙利、波兰等国的改革经验与教训。她指出,尽管这些改革未能彻底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但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随后,蒋老师深入剖析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过程,从经济停滞、政治僵化、民族问题等多维度解析了其深层次原因,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深远影响。她强调,尽管苏联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创,但社会主义并未终结,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在“万马齐喑中的重新奋起”部分,蒋一娴老师重点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以及中国如何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她结合中国的发展成就,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创新性,鼓励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意义。
公开课现场(宋璐瑜 摄)
本次公开课,理论阐释、案例剖析与互动交流相结合,内容丰富、讲授精彩、互动活跃。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有学生表示:“蒋老师的讲解既有理论深度,又结合了生动的历史案例,让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增强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