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初心使命 汲取奋进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利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公开示范课
本网讯(记者 曹明宇)为深入推进学校思政课程建设提质增效,增强思政优秀课程、优秀教师示范作用,3月24日上午,我院青年教师刘富杰,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开展公开示范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及60余名学生参与,活动顺利进行,现场气氛热烈。
公开课现场(曹明宇 摄)
课堂上,刘老师以“中国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如何应运而生”“新政党如何开创革命新局面”三大主线展开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现实贯通,通过历史影像、文献史料与生动案例,设置“历史现场还原”“小组思辨讨论”“学生微党课”等互动环节,系统梳理了近代中国探索救亡图存的艰辛历程。她首先追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通过《新青年》杂志、十月革命、《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珍贵史料,探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继而结合五四运动,阐释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然后结合中共一大代表的人生轨迹对比,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最后通过国共第一次合作、工农运动高潮等史实,分析中国共产党如何开启中国革命新纪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结果。”刘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既具学理深度,又饱含情感温度。她特别强调:“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初心践行史。”
通过观摩示范课,教师们纷纷表示,本次课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思政课“政治性、学理性、亲和力”的深度融合。现场青年学生纷纷表示,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要在学史明理中坚定信仰,在学史力行中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此次公开课,展示了我院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与经验分享,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院思政课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