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指导拓视野 共探育人新征程 《国家安全教育》课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集体备课会
本网讯(记者 凌继益)为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课程高质量发展,走好课程建设新征程,4月2日《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组在A12-803,召开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集体备课会。此次会议由课程组负责人宋娜副主任主持,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亢升教授受邀莅临指导,杨军教授及课程组全体成员参会,共同围绕课程优化、教学创新及育人实效展开深度交流。
会议现场 (凌继益 提供)
课程规范,凝聚共识启新程
宋娜在开场致辞中强调,《国家安全教育》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关键环节,系统介绍了课程组的组建背景与前期成果,详细解读了教育部对《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学时学分等课程规范性要求,采用“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评价机制,其中过程性考核涵盖课堂参与度、小组研讨、实践作业及课后拓展等模块,旨在通过多元评价全面提升学生国家安全素养。
宋娜主任介绍课程建设状况 (凌继益 提供)
说课环节,深耕内容展风采
钟育雄老师以《在党的领导下走好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题,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维度展开,通过对比中外国家安全体系差异,结合“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背景,深入剖析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必然性;同时引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安全合作案例,生动阐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核心理念。
钟育雄展示课程内容 (凌继益 提供)
徐达老师聚焦《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国际变局下的安全挑战”与“国内高质量发展的安全需求”为双主线,通过“情景+问题”教学模型,结合俄乌冲突、全球产业链重构等热点,分析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交织风险,并引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发展与安全的良性互动。
徐达老师展示课程内容 (凌继益 提供)
专家点评,精准把脉促提升
亢升教授对说课内容给予高度评价,针对课程痛点提出系统性建议,采用“专题化教学+模块化组合”,将国家安全体系分解为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子专题,每个专题设置“理论精讲+案例研讨+实践任务”,增强课程颗粒度;倡导“问题链驱动”模式,通过“情境导入—问题探究—方案设计—实践验证”四步法,引导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向主动思考;资源拓展,联合地方单位共建“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如“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危机决策模拟”等,提升课程沉浸感;引入“学生安全素养成长档案”,记录其课堂表现、实践成果及社会调研数据,形成动态化评价体系。
亢升教授做建设指导 (凌继益 提供)
思想交流,共谋发展新蓝图
会议最后,老师们围绕“如何打造国家级一流课程”展开头脑风暴:杨军教授提出“跨学科融合”思路,与法学、国际关系、信息技术等学科联合开发交叉课程,如“数字时代的国家安全与法律规制”;宋娜分享了课程组正在推进的“双师课堂”计划,拟邀请国安领域专家、一线工作者参与线上线下教学;亢升教授强调“教研一体”的重要性,建议以课程建设为依托申报国家级课题,反哺教学内容更新。会议最终形成《<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内容重构—方法创新—资源整合—评价改革”四步走战略。
讨论环节(凌继益 提供)
此次会议不仅是对课程建设的“全面体检”,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战略谋划”。课程组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国家安全教育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升级,为构建“大安全”育人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