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团队荣获 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三等奖
本网讯(记者 杨观耀 沈秋娜)近日,“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青年建功新时代”——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评比结果揭晓,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沈秋娜、杨观耀担任指导老师,管理学院2023级会计学5班蒋柔情、何琬清、卢烁冰、陈冬婷、周斐然、邓雅茜六位同学(排名不分先后)共同主讲的作品《忆昔星火燎原,赓续红色精神》荣获全国本科组三等奖。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之一,本活动每年一届,自2017年以来,至今已连续举办七届,这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次在此项比赛中获奖!本届公开课展示活动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活动要求以“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青年建功新时代”为主题,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过的重要地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的重要足迹、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生动实践讲授“行走的思政课”,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场馆讲授“场馆里的思政课”,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深化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思考,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
获奖结果(张芷妍 供)
我院获奖作品以“忆昔星火燎原,赓续红色精神”为主题,以我院实践教学基地广州农讲所为依托讲授“场馆里的思政课”,介绍广州农讲所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以及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通过深入挖掘广州农讲所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事迹,展现毛泽东、彭湃、陈延年等革命先辈们在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他们以坚韧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和深厚的爱国情怀,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时代变迁,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广州农讲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仍然具有深远的当代价值。作品还结合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探讨了农讲所的红色精神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引发广大青年深入思考和感悟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力量,呼吁广大青年追溯星火燎原的历程,学习农讲所的精神,学史力行“筑红魂”,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践行时代使命,做红色传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拍摄现场(卢烁冰 供)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3年9月正式启动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校内选拔工作,思政课教师开展广泛宣传,鼓励、动员学生积极参与,组建11支参赛团队,提交11份作品参加校内选拔,其中有5份作品在评审中获得高度认可,推选至教育部参与角逐,最终在激烈的比拼中作品《忆昔星火燎原,赓续红色精神》斩获全国本科组三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本次活动高度重视,在校内选拔阶段,组织专家教授团队进行评审打分,对每部作品都进行详细分析和点评,并提出若干修改意见;校内选拔结果出来后,马院对拟推选提交给教育部的作品,进行重点打造和研磨,并给予人力、物力保障,确保作品顺利参赛;在作品上传教育部比赛平台之前,吕志院长和王文彦副院长亲自对作品进行最终审核,严把作品政治关、内容关、格调品味关。在指导学生团队参赛过程中,沈秋娜、杨观耀两位老师秉持让学生“所学,以致用”的初心,既在线上给予文稿细至修改意见依据的批注,也在线下及时与学生探讨、优化难点的修改方案,以确保文稿、方案始终紧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创作。参赛队伍在二次拍摄期间面对时间紧、任务急的情况,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实现当日往返、完成拍摄,并在兼顾学业、军训及各项安排的前提下保质保量、精益求精提交终稿成品。
本次参赛能够取得优异成绩,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突出成果之一,集中体现了我校思政课打造实践教学亮点的鲜明特色。接下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以实践为契机、以比赛为平台,全面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