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忆先烈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东莞开展实践活动
本网讯(记者陈姣娣)“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东莞,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是华南抗日根据地、是广东工农革命运动的先进地区和华南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具有丰富的红色革命文物资源。为更好地铭记历史、感恩英雄先烈,走进历史博物馆是最好的学习方式。11月6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在党总支书记李军、院长吕志的带领下赴东莞开展为期两天的实践活动。这是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恶焰熏天带血腥,流传海内成鸠毒”,自十八世纪中后期以来,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推行贸易扩张政策,竟将鸦片作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敲门砖,致使中国陷入一片黑潮毒雾之中,成为清王朝身上的巨大毒瘤,危及中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
从海战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一件件物品,一幕幕场景都再现了清末期间,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也诠释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走出鸦片战争博物馆,所有老师的心情都非常沉重,大概每个人都心中都不会忘记那一天,1839年6月3日,那个永远载入中国和世界史册的日子,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人民掀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禁毒浪潮,二百三十多斤的英美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公开销毁,震惊世界,在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正是这一天开始的虎门硝烟,奏响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正气歌。
在虎门的威远炮台,一道道方形、拱形藏兵洞和弹药库,一门门乌黑黝黑的大炮,似乎在低声倾诉邓廷桢、关天培等英雄先辈们为了抵御外敌入侵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忘记,1841年,英军来犯,驻守炮台的清兵奋勇决战,最后全部阵亡、炮台被毁......
“东江铁流,南粤旌旗”,在东江纵队纪念馆,通过参观6个场景、3个艺术展项、450件文物,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一同开启了一段与革命历史的对话。砖红色的浮雕壁画、陈列摆放的手枪炮弹、反复播放的史料照片,让所有参观者看到了在艰难时代,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挑起了时代的重任,成为了民族的脊梁,开启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他们中有年仅15岁的抗日八路军战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他们中有海外留学归来的学子,放弃本可以安逸的前程,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中;他们中有巾帼英雄的铿锵玫瑰,她们面对敌人,视死如归!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此次红色之旅学习教育,让老师们经历了一场振奋人心的精神洗礼,让所有老师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发展历程,激励大家从党史中汲取力量,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优良传统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去。
参观结束后,有老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鸦片战争博物馆以及海战博物馆,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当自强!”也有老师讲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初心与使命,为民族复兴砥砺奋斗”。还有老师谈到,“通过东莞此行,感受到了红色星火在这里传承,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帮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筑牢思想之根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文字录入:陈姣娣马克思主义学院;编辑:王梦雅